人生第一卷胶卷,成型

其实我刚入坑拍照的时候是很不喜欢胶卷的。

这种不喜欢来源于一种自命清高的拙劣想法。——当你去看看微博,看看朋友圈,再看看某乎,会有很大一群人鼓吹胶卷的质感。也有很一群入坑不深的爱好者跟着鼓吹这种胶卷质感。但是其实,大部分人连手机app加胶卷滤镜和真正的胶卷都分不清,就鼓吹所谓质感。

胶片拥有这么多粉丝并不让我反感,相反正因为我曾经非常想模仿那种颜色,我查了很多教程,浏览了不少网页,但是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只是在鼓吹、套滤镜,无法讲出所以然,也就是说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胶卷的质感,结果我模仿不成。这让我很恼火,也让我很反感这种毫无源头的吹嘘。所以我觉得自己不能这样,否则就太LOW了(自命清高哈哈哈哈)

一切的转变都是因为看了Links的视频。这里也给大家推荐一下这位博主。B站:@Linksphotograph 油管:@Links TV

他有一段时间做了几个老照片底片翻拍的Vlog,我深为触动。那几个视频我翻来覆去看,虽然是一名素不相识的Vloger的家庭照片底片翻拍,却让我真实感受到视频里博主的浓浓亲情。

我在放假以后回到家里叫我老爹找出了为数不多的底片,当我透过阳光,看到反色的底片,有一些照片甚至没办法一眼看出内容。但是这种拿在手里的、从旧时光里开封的底片却好似连接着现在和过去,透过那一个小小的窗口,直接看到了镜头里的过去。

找底片的时候,爸妈又翻到了自己小学,中学的毕业照。这是一种更加奇妙的感觉,两条完全平行的时间线,通过一张相纸,在我看到照片的那一瞬间,相交了,在我脑内,刹那间迸发出无数对他们过去时光的想象。

那一刻我决定要接触胶卷,这是数字化信息所不具备的立体观感,这是能留下记忆的绝佳方式。这种感觉,比在屏幕上的照片更具体。就像你返回去听几首很久之前一段时间常听的歌,当旋律响起,那些画面会一下子出现在你面前。

最终我买了一台Mamiya RB67,一台中画幅胶卷相机,这也是看了Links的视频才种草的。然后我一点也不害羞的对着镜子拍下我的第一张120胶卷。那一撮傲娇的呆毛也无所谓了,我实在忍不住要拍了。

为了留下更多具体的回忆,我在内心挣扎几天以后。我决定把这一坨大铁块背上,带到纽约去,去记录一些我在纽约的记忆。(虽然底片还没洗出来,因为是彩色负片,所用的药液有毒,学校不提供。)虽然每天背着二三十斤的器材还要走几万步着实算是皮肉之苦,但我仍热爱旅行,更热爱摄影。

人生这么短,记忆多宝贵。

当我在纽约看到美景,掏出我的RB67,看到取景器的时候就觉得我的决定没有错,当底片定影以后我应该更会这么想。

 

如今,当我的第一卷黑白卷冲洗出来以后,我太兴奋了!

那些天我一个人背着相机,去记录的场景出现在我面前。我才发现,那些网络上的鼓吹都不过分,甚至还不及。不过这也仅仅出现在当你目视底片本身时才有的,模拟(analog)的、实体的信息载体相比数字数据确实更具温度。

这一次种草到拔草的经历,让我对拍照这件事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。拍照不只是记录那些极致美丽的风景,利用摄影记录生活的瞬间同样非常有意义。

有一次妈妈在翻到我小时候照片的时候,忍不住泪光闪闪,那一幕同样让我觉得很触动。我还是我,同时,我也不是我了。那个小孩子永远成为了过去,那些温情瞬间是存在于过去的,照片只能勾起回忆。我妈妈抱怨到:“你看你以前都还要拍点照,小学过后照片都不拍了,现在都没得照片了。”

每次出去玩妈妈想给我拍两张游客照都是难上加难。初高中的时候心态是怎么样呢?这么大的人了还拍照,太不酷了。

现在怎么想呢?我希望你们也可以这么想:多为自己和身边的人拍拍,它们都是充满闪光的回忆。(顺带安利逃跑计划的歌《闪光的回忆》)

所以下次回家有一件重要的事,给我的爸爸妈妈拍几张照。

也让他们拍拍我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